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22

姜月

如果去年是鏡年,新一年正月說是「姜月」也許不會太過份吧——雖然同月Edan的曝光率亦很高(賀歲片宣傳+接二連三廣告),Frankie亦因《IT狗》中Never此角色開始走紅。 月初姜濤推出新派台歌《鏡中鏡》,其MV和拍攝背景(動機和心路歷程)頓成城中熱話,我自問無高見就不再延續這個討論也不再覆述之前的評論,只想說,《鏡中鏡》的討論已提升至一個文學層次,姜濤本人在IG也出過限時動態「宣傳」及感謝著名文學人 董啟章 對該首歌及MV的評析。流行曲受社會關注並不出奇,流行曲也是藝術的一種,但單一首歌能受藝術的另一界別注視,並作為文學分析的題材就難得一見,可算是一種藝術成就!(當然能奪下流行曲排行榜第一位就錦上添花了。) 另外能成為新聞的,就是受醫療事故影響的小孩天瑜,其父上載片段謂天瑜聽到《蒙着嘴說愛你》後有 出乎意料的反應 ,感到激動。究竟天瑜對《蒙》歌的反應是巧合,還是《蒙》歌真有如此治療功效,大概可以做一做研究的,不過如果播一首歌能這樣造福聽眾,歌手也應該像天瑜父般欣慰,也再證明姜濤及其作品在社會的影響力。 姜濤在接受 鄭裕玲訪問 時說過,作為藝人的價值,不在於在這行業留下什麼,而是離開行業後(給大家)留下了些什麼,但就此看來,他出道三年多,已在行業外、為大眾開始留下點點legacy,以其年資來說,殊不簡單。 * * * 我一直甚少完完全全聽明星的訪問,姜濤一個月內接受同一電台三次訪問,我都足本收聽,鄭裕玲那個訪問,有兩點勾起我對學術研究的聯想。 一就是姜濤說的「真正對音樂有追求的artists都會想脫離流量」,學界中人又可嘗沒此想法和感慨,如果不用為追逐撥款或知名度而趕着不停發表論文,增加「流量」,甚至犧牲研究質素乃至弄虛作假,大家專注做好研究不好麼?然而,學界升遷、撥款和評審,都越來越重視研究量(卻不一定是質)、論文引用量、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研究員本身的研究指數(例如H-index)等一堆冰冷又和「流量」掛鈎的數字,想對這些數字置之不理,不但不可能,而且不現實,所以研究課題也得遷就,追求這些數字中的高指標。 另一個就是「不在於在這行業留下什麼,而是離開行業後留下了些什麼」,做學術研究的,能廣為人知並傳誦的少之又少(尤其是現代研究講求團隊,每個研究員的貢獻不免因此攤薄,很難再指明說某某發明了些什麼),要麼能留下以自己命名的理論、學說、公式或

Beach stops 海邊不停蹄

There is a region of countryside south of Melbourne called the Mornington Peninsula which hills, seaside and farms make for pleasant day trips especially in summer. 墨爾本以南有一帶叫莫寧頓半島(Mornington Peninsula),還保留了一片郊野和農莊,而且有山有水,夏天作一日遊還是不錯的。 There are plenty of places for enjoying sceneries with the sea and even a dip in the water. Cape Schanck at the southernmost tip of the peninsula offers one of the best views in the region. There is a functioning lighthouse atop one of the cliffs, connecting to a rocky beach at the foot of the cliffs via a trail and boardwalk. A cool breeze provided a welcome relief from the afternoon heat on the day of visit. The dominant colour of the beach is the charcoal black stretching from the cliff faces to the rocks by the sea. The beach at Cape Schanck faces Bushrangers Bay, which is connected to Cape Schanck by a walking track on top of the cliffs lining the sea there.  想看海甚至下水消暑的,地點多的是,半島最南端Cape Schanck海角的風景要算數一數二。海角的崖上豎立一所仍在運作的燈塔,有小徑連接木梯和板道通往崖下的石灘,一邊走一邊有海風不斷迎面

照遍香港的鏡

如果仍有香港2021年度漢字這類選舉,「鏡」字當選或許不會令人意外。 這個鏡當然是指照遍全港的MIRROR團隊。 鏡團為何 走紅 ,坊間已有大量 分析 了,我也湊熱鬧,談談個人認為這股熱潮獨特之處和前景。 第一是這股熱潮無孔不入,不計舖天蓋地的廣告和奪目的應援,當個別成員的肖像可以成為 學生功課的題材 ,而《蒙着嘴說愛你》可以成為 幼稚園畢業歌 和被立法會主席 引用歌詞 ,足見團員和其歌曲如何深入民心。 第二是一眾鏡仔的「真實感」,究竟有多少是為了形象需要、多少是真性情,也許只有他們和經理人知道,但起碼大眾都容易看到他們的性情和(沒這麼多修飾的較真實)面目,由AK因獎項落空而「 黑面 」、姜濤的 迷惘 乃至Edan的嚷着媽媽要 水餃 ,都會令觀眾感受到他們平常人的一面,有着平常人的情緒和喜怒哀樂,是平常人的一種反映和一面鏡——試問誰人生中沒類似的經歷? 第三就是MIRROR的經營模式,有人 分析 過,鏡團既有全團發展,又有個人甚至個別配搭發展,潛力可以是無窮的。筆者對樂壇認識畢竟有限,但一個樂隊及其個別成員能同時走紅,不論在香港或世界各地,都實屬得來不易。鏡團隊員的全方位發展,出道才三年多便涉足歌、影、視,既符合香港的速食文化,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同時也是鍛煉團員和提升其曝光率的最快途徑。 MIRROR在兩三年內持續走紅基本上沒懸念,不過並非沒有挑戰的。個別已能獨當一面的成員固然要努力鞏固自己的實力和地位,而後進者要如何扶持,令全隊均勻發展,是須認真考慮的問題,這些後進者,要面對的競爭,來自隊內外皆有,而且只會日漸劇烈,隨着新人不斷湧現及水平的提升(例如比較《全民造星》第四季和第一季的冠軍晉身路),後進者想出頭就必須付出更多努力和心思。 至於姜濤豪言有信心香港樂壇會再次成為 亞洲第一 ,相信會為很多港人樂見。香港近兩年的急速褪色,已令不少人對這個地方失望和絕望,樂壇似是香港僅餘仍可發圍及有作為的環節,香港音樂也是僅餘少數能凝聚人心的工具及代表香港的標誌,廣東歌之所以去年興起,不只是純粹一股純追星熱,背後是還有社會因素的。任何文化和藝術發展,需要給創作人空間,但在新的政治環境和氣氛下會否再收緊會是一個隱憂。 另外,如果衝出香港做亞一甚至世一,音樂人少不免都要用世界「霸權」語言英文或全球華人共通的華語發表作品,防彈少年團BTS事業更上一層樓,在外國有更多人認識和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