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年是鏡年,新一年正月說是「姜月」也許不會太過份吧——雖然同月Edan的曝光率亦很高(賀歲片宣傳+接二連三廣告),Frankie亦因《IT狗》中Never此角色開始走紅。
月初姜濤推出新派台歌《鏡中鏡》,其MV和拍攝背景(動機和心路歷程)頓成城中熱話,我自問無高見就不再延續這個討論也不再覆述之前的評論,只想說,《鏡中鏡》的討論已提升至一個文學層次,姜濤本人在IG也出過限時動態「宣傳」及感謝著名文學人董啟章對該首歌及MV的評析。流行曲受社會關注並不出奇,流行曲也是藝術的一種,但單一首歌能受藝術的另一界別注視,並作為文學分析的題材就難得一見,可算是一種藝術成就!(當然能奪下流行曲排行榜第一位就錦上添花了。)
另外能成為新聞的,就是受醫療事故影響的小孩天瑜,其父上載片段謂天瑜聽到《蒙着嘴說愛你》後有出乎意料的反應,感到激動。究竟天瑜對《蒙》歌的反應是巧合,還是《蒙》歌真有如此治療功效,大概可以做一做研究的,不過如果播一首歌能這樣造福聽眾,歌手也應該像天瑜父般欣慰,也再證明姜濤及其作品在社會的影響力。
姜濤在接受鄭裕玲訪問時說過,作為藝人的價值,不在於在這行業留下什麼,而是離開行業後(給大家)留下了些什麼,但就此看來,他出道三年多,已在行業外、為大眾開始留下點點legacy,以其年資來說,殊不簡單。
* * *
我一直甚少完完全全聽明星的訪問,姜濤一個月內接受同一電台三次訪問,我都足本收聽,鄭裕玲那個訪問,有兩點勾起我對學術研究的聯想。
一就是姜濤說的「真正對音樂有追求的artists都會想脫離流量」,學界中人又可嘗沒此想法和感慨,如果不用為追逐撥款或知名度而趕着不停發表論文,增加「流量」,甚至犧牲研究質素乃至弄虛作假,大家專注做好研究不好麼?然而,學界升遷、撥款和評審,都越來越重視研究量(卻不一定是質)、論文引用量、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研究員本身的研究指數(例如H-index)等一堆冰冷又和「流量」掛鈎的數字,想對這些數字置之不理,不但不可能,而且不現實,所以研究課題也得遷就,追求這些數字中的高指標。
另一個就是「不在於在這行業留下什麼,而是離開行業後留下了些什麼」,做學術研究的,能廣為人知並傳誦的少之又少(尤其是現代研究講求團隊,每個研究員的貢獻不免因此攤薄,很難再指明說某某發明了些什麼),要麼能留下以自己命名的理論、學說、公式或一篇可跨代引用的論文的學者,也是少數的幸運兒。大部分學者和研究員,大概就像一台複雜機器的小部件,為研究默默向前推進一小步,為日後的發展或有朝一日的一大步奠基,但姜濤此話,正提醒做研究者,不論成果也許如何微不足道,也應該不忘要「留下些什麼」對人類對社會有意義有頁獻的。
有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姜濤這個訪問,還有很多觀點可圈可點,再次彰顯此新星的大智慧,不論是否姜糖,都值得咀嚼和吸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