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誰的誠信?

2012年香港接二連三爆出高官僭建(違例建築)和貪污醜聞,觸發民憤,尤其是現任行政長官靠針對選舉對手的僭建而贏得寶座,但上台後回應自家住宅的僭建時卻閃爍其詞,引來陣陣要求其下台的呼聲。反對者對行政長官和現政府最不滿的其中一點,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正不斷受侵蝕,例如司法獨立和高度自治正受外力越來越大的干擾,高官的廉潔奉公形象被一連串醜聞沾污。

但此乃政治上的「核心價值」,其實這些醜聞也是香港真正的「核心價值」的照妖鏡。 元旦日其中一場反行政長官的大型遊行,主辦單位不肯接受學術界較客觀且有學術基礎的方法統計人數。遊行人數多寡,是政治能量的一種反映,「報大數」當然對主辦單位有好處,過往也每每出現主辦單位公佈的遊行人數遠超警方和學者的估計,學者制定一套幾經推敲而更有說服力和公信力的估計方法,採用了本來更可取信於民,但主辦單位不採納,學者也無可奈何,報章說:「他稱泛民(反對現行政治制度的一眾政黨)常以『誠信』二字批評政府,他也『愛之深、責之切』,望民陣(元旦遊行的主辦者)能處理問題。」(原文在此

學者客氣沒直言不韙,但他大概還有如此結論:祇許遊行主辦人要求別人有誠信,不准他人向遊行主辦人談誠信。

行政長官對僭建問題的辯解,令人覺得其堆砌言詞以蒙混過關,試圖以文字遊戲(或現今流行說的「語言偽術」)掩飾己過,不是要為他開脫,在外國民主社會的高官如此行徑也屢見不鮮,卻也為民眾所不屑,香港市民不滿行政長官反應實屬正常。但香港是怎樣的社會,大家心知肚明,香港真正的「核心價值」,實際上包括「走精面」(看風頭)、「搵著數」(圖點便宜)、「唔肯蝕底」(不會吃虧)和「唔衰得」(不認低威),行政長官用語言帶大家遊花園,試問港人在工作場所和待人接物,誰沒有使出過這招數?就算你想獨善其身,想實話實說,對方也不一定受落。一個回流香港的醫生撰文,說他憑良心道德告訴病人和家屬對病情背後的原因不完全知曉,會令他們不信任其能力,他道出其感受:「剛毅木訥近仁,但香港人不buy這一套,巧言令色,虛偽浮誇,才能在商業社會站得住腳。」(原文在此

香港人普遍誠信高嗎?我入世尚淺(亦久沒在港長期生活),但相信不少人都因受別人擺弄、欺騙或誤信他人而吃過苦頭。也有評論人說,勾心鬥角的電視劇在香港普遍受追捧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人事和環境複雜,劇中爾虞我詐的情節很易引起其鳴。我們要求為政者光明磊落、信守諾言,本非甚麼苛求,因為信任乃人與人交際的基礎,人民對政府在這方面有嚴厲的監察亦無可厚非,但苛以待人之餘,大家又有沒有嚴以律己,和藉此反省社會這方面的價值取向和集體行為?一年伊始,趁事情還未紛亂之時,但願大家都思考思考,香港應如何更好向一個誠信社會邁進。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正字正確

廣州最近掀起保衛廣東話運動,早前星期日明報副刊一篇 文章 ,已對此作了精譬分析,我也不必插嘴了。 不過我想談談另一個相連的問題,相信久不久也會困擾好些港人,就是怎樣才算「正確」、「正統」的書面語。 我們自少便被老師耳提面命,廣東話絕不可用於寫作(雖然現在大行其道,我在網上留言甚至偶而寫電郵都會用廣東話),粵語和港式詞彙應以書面語(以普通話為標準的用語)取代,於是把雪櫃寫成冰箱、櫃桶寫成抽屜,諸如此類,從小已習慣,我也沒異議。 但香港實在很多獨有的或跟國內有差別的詞彙,應用於主要給香港人看的場合當然沒問題,但國內或其他華人就可能覺得蹩腳甚至不一定明白。同樣國內的好些用詞,港人看到也會覺得有點不自然甚至礙眼。我寫網誌不時都會掙扎,究竟用國內的用詞好(我想一般來說應該是比較「正規」的,而且近幾年跟來自國內的人多了交往,或多或少都學到一點他們的用語),還是香港的說法好(始終不少讀者都是香港人,用上國內的詞語他們或許會覺得有點怪怪的),所以我盡可能兩者兼用,港式說法通常以括號並列,但我有時祇會用國內的用詞,也有時祇用香港的說法,可見我也往往拿不定主意。 問題是應該怎樣劃界線,區別「正確」和「不正確」的書面用語呢?我們應該遵從甚麼的「標準」?比方說在香港,學生寫了一句「我的志願是太空人」,公認是沒有問題的,老師一般也不會勉強學生寫「我的志願是航天員」,好了,這樣便是承認了香港和國內的用語確有區別,但既然如此,為甚麼把該句寫成「我嘅志願係太空人」時,老師便一定不會容許?又或者為甚麼寫作時硬要把雪櫃寫成冰箱、櫃桶寫成抽屜?這道界線是誰定的,定立時又有甚麼理據?香港可不像很多國家般,有一個高高在上的法定語文機構(例如法國的Académie française),又或有權威性的詞典(例如英國的牛津字典,和國內的辭海),對語文作出一定規範,難免令人寫作時感到無所適從,甚麼香港和粵語詞彙可以用於書面、哪些不可。 用語的取向,也涉及文化取態的問題,我像一般港人一樣也認同寫作時要用書面語,盡量跟隨普通話的「標準」,但不會全盤用國內的詞彙和行文,一來不習慣,二來不免總有種維護本土文化的潛意識,特別是香港和國內社會制度上和文化上始終有點隔閡,這種矛盾不一定輕易化解。 究竟甚麼才算是「標準」、「正確」的書面中文,我想大概沒有「標準答案」,往往靠個人的見識和學養才可作出定奪,但隨著香港跟國內交往越來越

Newborn, new experiences (1) 新生兒,新體會(1)

The birth of our daughter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marks a new chapter and brings about new life experiences for me and my wife. 小女9月底出生,為我和太太揭開人生新一章,也帶來新的體驗。 Mum was admitted to a nearby public hospital for the birth. The maternity ward is a lifely and buzzling place, subdivided into many rooms occupied by up to 4 mums and their babies at a time. Visiting hours is from 08:00 to 20:00, and up to one person can visit at one time and two different people each day. These limitations are part of the hospital's covid policies when the rest of the society has moved on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 apparently there used to be no limit to visitations before covid, so a dad could in fact accompany the mum and baby all night long. One long-lasting impression from the maternity ward was the symphony of baby cries in which all babies took their turns to join including mine. Calming down the baby was almost impossible in this ambience and was very tough on mum especially when she was battling her

不求甚解,可以嗎?

端午節在尖沙咀海傍的無人機燈光表演,事後廣受網民嘲笑俗氣、像長輩圖等,屈原「現身」在空中飄更讓我覺得是其於死忌顯靈,很是詭異。 我在臉書轉發了ReNews的報導,想不到有人會點讚,而且是一個多年沒見的外國人,我納悶她究竟喜歡什麼、知否「到底發生什麼事」,只可猜想是她從沒見過用無人機砌出漢字,欣賞此藝術吧。 我在港大工作時,有國內同事有次跟我路過英皇書院時,對我說他對那學校沒好感,因為他討厭楊受成。我聽了先是心中有點驚訝,但沒流露出來,並笑着解釋道:英皇是英國國皇的意思,英文叫King's College,是政府辦學,跟楊受成的英皇集團一點關係也沒有!那同事沒意會背後的殖民史,更與搞娛樂事業的公司穿鑿附會,不過不應嘲笑,我反而覺得其不把自己困於校園、留意附近社區之精神可嘉(很多港人一向覺得國內人來港後往往不踏出自己人的小圈子呢)。 文藝創作和社會/社區的形成,固然與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息息相關,但評析時又是否完全不可抽離背景呢? 近年對香港流行曲的評論(尤其對當紅的鏡仔),時常着重「咬字」,例如姜濤最新的《DUMMY》就獲多人稱讚咬字清晰聽得明歌詞。歌手追求發音清晰,固然對歌唱是有好處,但如以發音不清就批評歌曲又會不會太輕易抺殺了整個作品?世界音樂如此多元,不懂外語是否就要封閉自己不接觸其他地區的音樂?而就算我們這些外國人聽得懂外語歌詞,我們大概也不夠資格評論歌手咬字是否清晰標準吧。正如閱讀文字作品,讀者又會不會因為不明白其中幾個字的意思而認為作品不值一讀?又如果對作品的評語只是「用字淺顯易明」,除非是兒童書,不然作者也會啼笑皆非或覺得膚淺吧? 不求甚解,原意是要領會大意而不必着眼於字眼之意思,到今天則演變成不深入理解。了解相關背景,明白作品的細節,固然定品評和鑑賞甚有裨益,但現實中大家受時間和個人知識所限,往往只能對背景資料簡單了解、略知一二,只可看到事物較表面之處。然而,不完全理解創作背後的原意,也不一定妨礙受眾對其之欣賞和評價;不完全理解一地的歷史,也不全然妨礙人們對當地建築、規劃等表達讚賞或提出疑問。聽歌不要執着要求歌手字正腔圓,歌詞大意聽一兩遍一般都可明瞭大概,就算不想深究歌詞,旋律節奏等也可以是欣賞音樂的切入點。不過話說回來,無人機燈光表演,如果主辦者用心思考主題和舖排,再在字體設計下功夫,同時彰顯漢字的內涵和美學,豈非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