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23

Newborn, new experiences (1) 新生兒,新體會(1)

The birth of our daughter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marks a new chapter and brings about new life experiences for me and my wife. 小女9月底出生,為我和太太揭開人生新一章,也帶來新的體驗。 Mum was admitted to a nearby public hospital for the birth. The maternity ward is a lifely and buzzling place, subdivided into many rooms occupied by up to 4 mums and their babies at a time. Visiting hours is from 08:00 to 20:00, and up to one person can visit at one time and two different people each day. These limitations are part of the hospital's covid policies when the rest of the society has moved on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 apparently there used to be no limit to visitations before covid, so a dad could in fact accompany the mum and baby all night long. One long-lasting impression from the maternity ward was the symphony of baby cries in which all babies took their turns to join including mine. Calming down the baby was almost impossible in this ambience and was very tough on mum especially when she was battling her

不求甚解,可以嗎?

端午節在尖沙咀海傍的無人機燈光表演,事後廣受網民嘲笑俗氣、像長輩圖等,屈原「現身」在空中飄更讓我覺得是其於死忌顯靈,很是詭異。 我在臉書轉發了ReNews的報導,想不到有人會點讚,而且是一個多年沒見的外國人,我納悶她究竟喜歡什麼、知否「到底發生什麼事」,只可猜想是她從沒見過用無人機砌出漢字,欣賞此藝術吧。 我在港大工作時,有國內同事有次跟我路過英皇書院時,對我說他對那學校沒好感,因為他討厭楊受成。我聽了先是心中有點驚訝,但沒流露出來,並笑着解釋道:英皇是英國國皇的意思,英文叫King's College,是政府辦學,跟楊受成的英皇集團一點關係也沒有!那同事沒意會背後的殖民史,更與搞娛樂事業的公司穿鑿附會,不過不應嘲笑,我反而覺得其不把自己困於校園、留意附近社區之精神可嘉(很多港人一向覺得國內人來港後往往不踏出自己人的小圈子呢)。 文藝創作和社會/社區的形成,固然與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息息相關,但評析時又是否完全不可抽離背景呢? 近年對香港流行曲的評論(尤其對當紅的鏡仔),時常着重「咬字」,例如姜濤最新的《DUMMY》就獲多人稱讚咬字清晰聽得明歌詞。歌手追求發音清晰,固然對歌唱是有好處,但如以發音不清就批評歌曲又會不會太輕易抺殺了整個作品?世界音樂如此多元,不懂外語是否就要封閉自己不接觸其他地區的音樂?而就算我們這些外國人聽得懂外語歌詞,我們大概也不夠資格評論歌手咬字是否清晰標準吧。正如閱讀文字作品,讀者又會不會因為不明白其中幾個字的意思而認為作品不值一讀?又如果對作品的評語只是「用字淺顯易明」,除非是兒童書,不然作者也會啼笑皆非或覺得膚淺吧? 不求甚解,原意是要領會大意而不必着眼於字眼之意思,到今天則演變成不深入理解。了解相關背景,明白作品的細節,固然定品評和鑑賞甚有裨益,但現實中大家受時間和個人知識所限,往往只能對背景資料簡單了解、略知一二,只可看到事物較表面之處。然而,不完全理解創作背後的原意,也不一定妨礙受眾對其之欣賞和評價;不完全理解一地的歷史,也不全然妨礙人們對當地建築、規劃等表達讚賞或提出疑問。聽歌不要執着要求歌手字正腔圓,歌詞大意聽一兩遍一般都可明瞭大概,就算不想深究歌詞,旋律節奏等也可以是欣賞音樂的切入點。不過話說回來,無人機燈光表演,如果主辦者用心思考主題和舖排,再在字體設計下功夫,同時彰顯漢字的內涵和美學,豈非更妙?

吉隆坡(2)——離不開食

到吉隆坡旅遊,有什麼好做? 當然是入鄉隨俗,吃個飽!當你見到宜家家具店餐廳佔用兩層樓面,你也不禁懷疑,馬來西亞的宜家主要賣家具還是食物! 就算是到宗教的地方遊覽,食也是重要的一環! 其中一天我們到市邊錘的黑風洞(Batu Caves),那裡的重點是272級七彩階梯和梯頂的山洞。走進山洞,地面的嘈音和熱力頓然被清幽和清涼取代,很是洗滌心靈。不過到走回到山下時,看到很多人都輪着買新鮮椰子水,我也覺得,滿足心靈後也應滿足口福,給自己買一個即場砍開的椰子喝。 另一天的行程是到一小時車程外的雲頂高原作一天遊,除了山上的花花世界,山腰的岩水寺也同樣可以讓人暫時拋離現實世界,都是值得參觀。坐長途巴前往的雲頂高原要轉乘吊車登頂,但正值新的登山吊車年度維修,不可以直接搭吊車到岩水寺,唯有搭舊吊車到山頂後雇計程車前往。一口氣登頂,愈靠近山頂愈見到更多的雲霧飄過,雲頂此名果然起得沒錯! 下山時霧更濃 建岩水寺的人,真懂得選址,在山腰,背靠雲頂,面向山下,盡收大地精華以及四周山色。寺廟之地,有齋菜吃絕不為奇,但此地還可容下其他小食、 星巴克咖啡甚至榴槤攤檔,我也把握機會買一個新鮮榴槤現場吃,在寺的安寧中盡享榴槤香濃又香滑的精華! 回到雲頂高原,食的選擇則更豐富。不過我這次做資料搜集可算失策,查看多個英文網頁皆寫雲頂美食匱乏,甚至應該在山腳搭吊車的鎮填肚才上山,所以根本不知雲頂有什麼非嚐不可的食肆,而且我們剛上到山沒多久便覺肚餓,但因相信資料,連美式炸雞也光顧(雖也點了些有當地特色的食物),真令我們後悔。我不禁懷疑,那些評論是誰寫的,這麼離譜! 雲頂眾多食肆之一 雲頂除了吃,玩樂選擇也非常豐富,全集中在纜車站的大樓。我小時候已聽到什麼歌手到雲頂登台表演,所以那天也看到好幾張演唱會海報。喜歡碰運氣的,那裡有賭場,我們坐長途巴士時也聽得出有兩個上年紀的正有打算進賭場玩一下。此外,大樓有一個敞大的室內遊樂場,商場內名店琳琅滿目,消磨一整天甚至兩三天也沒問題。要住宿的話,雲頂有家號稱最世界最大、有最多客房的酒店,正反映旅遊業有多發達了。

林俊傑vs鏡仔之我見

本來已有點過氣,但既然近日訪問鏡仔時又被翻出來,我也忍不住插嘴,基於已知事實講講己見,順便評評坊間一些(我覺得)不太可取的觀念。 1. 除非主辦方是屈服於鏡仔的公司,否則主辦方主動道歉,已表示錯應不在鏡方。 2. 鏡仔除了是明星/藝員,別忘了另一個身份,就只是香港李氏家族企業下的打工仔。演唱會乃商業活動,如鏡仔公司的利益受損,公司絕對可以不理會對鏡仔的影響而叫停的,Ian綵排後卻沒演出,一大可能就是雙方高層就某些方面干直談不攏而後來告吹,非鏡仔可以左右。 3. 如果是鏡仔覺得有問題而提出中止表演,也無可厚非,並毋須因為林俊傑比他們有名氣而忍氣吞聲或退讓。坊間說機會難得不應放棄,但一見到「機會」就不問情由一頭栽進,正是騙案禁之不絕的原因!再者,一山還有一山高,如果他日林俊傑和比他更出名的國際巨星合作時,輪到他遇上鏡仔的處境,到時又該不該同情林俊傑呢?見高拜見低踩的心態,實在要不得。 4. 如果主辦方真的提出過要其他鏡仔為Ian伴舞的話,則顯示主辦方根本不認識Ian的作品——Ian何來有跳唱或適合跳舞的歌曲推出過?鏡仔兄弟就算願意伴舞又如何伴?如果Ian因此而覺得不受專重是不能怪他的。 5. 最後,如果Stanley想post照片留念此事,驟眼是有點囂張,但鏡仔不是無名小卒,要公開地發洩、諷刺或自嘲一下也無不可。 無論此事實情如何,鏡仔都是輸家,現在要面對各種閒言閒語,事情還要在剛發佈新歌後發生,只令人感嘆是連環不幸的延續。

吉隆坡(1)——老派香港之必要

一月回港時,因為機票關係,順道飛了一趟往吉隆坡。 馬來西亞華人多,這點我和太太早已知,但我倆一直以為,當地華人都以說普通話或福建話,像新加坡華人般,但打從在機場搭車往市區那刻,便徹底改變我們的看法。那個司機,不只廣東話流利,而且對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劇集和流行區瞭如指掌。 在酒店安頓後,到不遠的茨廠街(唐人街)逛,看着滿街攤檔和出售的貨物,令我們覺得好像回到了旺角通菜街(女人街)一樣。茨廠街附近——還有後來的阿羅街(Jalan Alor)——整條街一桌接一桌,坐滿在路邊吃飯的人,有如香港過往大排檔盛行的景況。 (吉隆坡以至馬來西亞不少地方都有這些半露天用膳的地方,炎炎日子坐在風扇下吃地道菜,集多重「風」味於一處) 更厲害的是,有天逛一家頗大型、名叫Berjaya Times Square卻跟時代有點脫節的商場時,竟然有家專賣香港舊影視娛樂收藏品的店舖,櫥窗貼出的雜誌封面,統統是60年代的明星,這麼豐富的收藏,恐怕在香港也不一定找得到! 馬來西亞保留的,除了老香港,還有中華文化。 雖然早已知道農曆新年在馬來西亞是重要節日,但沒想到過年氣氛真的濃厚,大型商場紛紛張燈結綵,規模最大的要算是在Bukit Bintang的Pavilion商場,由正門到大堂都佈置得堂煌奪目,大堂的裝置有六七層樓高,吸引全場目光,這個在吉隆坡以至馬來西亞數一數二的商場,跟香港最大商場之一但農曆新年佈置欠奉的海港城商場,成極強對比! 吉隆坡地標雙子塔前的會展公園(KLCC Park),也擺放了一個奪目的、全身用銅錢舖砌的兔子像,當時只是覺得,金錢兔純粹是把兩個應節的題材結合而已,但想不起今年賀年祝福語流行諧音,錢和兔加起來的「更深層」意思,就是「前(錢)途(兔)似錦」! 馬來西亞華人過年習俗跟其他華人固然有不同(七彩撈生便是一例),我此程沒深究,但最明顯的是擺塑膠花,我們見慣的賀年花,例如桃花、水仙和牡丹等,應有盡有,大概是因為這些花在熱帶不能生長,所以便用塑膠代替品了。不過後來回到香港,我們也看到很多地方都擺放